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在埃尔加路区创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定位地标,同时催化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建筑本身的范围、渗透到整个校园和周边的城市肌理之中。
感谢 Woods Bagot对gooood的分享
近期,伍兹贝格在墨尔本完成了一座标志性的大学建筑 – 迪肯大学法学院,新大楼如雕塑般伏卧在校园的一角,联系起相对分裂的伯伍德校区。在2022年大学入学季宣讲前夕,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的落成仿如一座灯塔,莘莘学子重返校园。
“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旨在创造一个‘规化’的校园空间,重新定义公共和教育空间,创造性地融合内部学习空间,让整个建筑呈现出引人瞩目的几何形态。其中每个空间的设计都诠释了对不同新兴教学方法的理解,也因此,大楼内的讲堂摒弃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伍兹贝格合伙人Sarah Ball分享道。
该建筑提供了五层灵活的多媒体学习空间,正式与非正式功能区域的界限变得模糊,学生们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学习模式间自由切换。这些空间包括科技吧,小组讨论舱、个人空间等,为不同的使用者带来了彼此互动、协作的机会,亦可作为个人学习的场所。
建筑中有两层的空间完全用于学生配套设施、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甚至设计有服务于整个校区的静修和沉思空间。康乐花园位于主建筑和加德纳斯溪保护区(Gardiners Creek Reserve)之间,其中有各式原生植被、石块、解构主义溪流和层层叠起的座椅点缀。而五层的冬季花园则是一个高于树木的空间,通过垂直绿化墙和落地玻璃百叶窗提供别致的景观视野。
此外,大楼还囊括了三个充满实验性的大体量“研习空间”,并以此挑战传统的学习空间形式:宽敞的阶梯式讲演空间兼备了演讲和协作的功能;大型的团队工作空间则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同时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使用。
有别于主要的直线型教学区域,该“研习空间”以锌板为主要饰面材料,蜿蜒的有机形态赋予建筑丰富的体量变化和造型对比。同时,向上盘旋的建筑外形亦回应了场地不断倾斜变化的景观肌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们可以充满活力地在空间中穿梭,也为这一区域构筑出的建筑景观。
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位于伯伍德校区的西北边缘,由于河道将校区一分为二,因此,这一建筑也和园区内的大部分建筑相对分离。而在法学院大楼建造期间,校区内新添了一座连接建筑与埃尔加路区(Elgar Road Precinct)的桥梁。
“在了解桥梁的设计后,伍兹贝格将这一限制条件视为新建筑的机遇,让其可以成为整个校园的沉思之地,也成为公共空间的组织框架以及已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筑夺人眼球的形体和其闪耀夺目的材料质感也让其成为校园内的一处指向标,它引导着学生跨越连桥,并进一步地加强了校园的通透性。“主创建筑师 Mendes表示。
伍兹贝格为迪肯大学打造了一个新的学习型地标建筑,这一法学院大楼作为该大学十年来在园区内增添的一个大型通用学习及教学空间,也体现了大学对于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学习体验所作出。
迪肯大学法学院大楼在埃尔加路区创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定位地标,同时催化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它的影响力已经超出建筑本身的范围、渗透到整个校园和周边的城市肌理之中。
法学院大楼成为迪肯大学的新学习型地标建筑
© Peter Bennetts
Architect: Woods Bagot
Interior Design: Woods Bagot
Location:Melbourne, Australia
Client: Deakin University
Status: Comple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