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市的新生地 | 大连37相 / UUA建筑师事务所
2021-10-08
大连既是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着东北对外开放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作为东北的经济旗帜,大连现存大量的工业遗产,如何避免粗放式的大拆大建,而是通过恰当的保护和再利用,赋予老工业园区新的功能,成为亟待探索的方向性模式。大连37相文创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的城市更新实践。
01历史: 七零年代旧时工业的记忆
History & Memory
△项目原状
大连37相文创园位于大连西岗区长红街37号。原有厂房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历经了大连老无线电厂、辽无二厂、昀华科技等多次转变,承载了50年的风霜洗礼,留下了一座占地约六亩的,在护坡坎的台地上的废弃厂区。建筑位于半山之间,北望海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是那个曾经蓬勃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印记。
02新生:大连工业遗产更新的示范
Rebirth of Industrial Heritage
建筑设计以大连标志性的山海之间的地域特征展开,塑造了一个具有山海特质的现代简约的文创园,为大连的城市更新树立了一个范式。
△项目鸟瞰图
项目基地背靠烈士山,北望大连湾,项目区位。沿着市井小路爬坡而上,建筑东北角高高矗立在护坡之上,初见犹如雅典卫城坡道之上的帕提农,有着强烈的体量识别度。
△建筑东北角高高矗立在护坡之上
03改造策略:建筑地标化,业态复合化,场所人性化
Renovation Strategy: Landmark, Mixed-use, Humanity
改造策略立足场地现状,平衡于理性与感性之间,以综合性的逻辑判断和多层次的情绪感知为项目改造赋能。UUA以一个活力的文创园区为目标,将建筑更新为城市的区域性地标建筑,复合业态的载体,文化价值呈现的媒介,同时也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有活力的城市节点。
△A:保留原有工业厂房的整体框架和门窗洞口,拆除陈旧的原有外墙装饰及门窗。
△B:更新门窗系统,达成美观与双重需求。
△C:引入新的模数体系,控制波浪形穿孔铝板幕墙的布局,形成秩序与变化相结合的新建筑形象。
△D:增加三部室外疏散梯,满足新功能布局下的疏散需求。
△E:停车楼,屋顶花园的,园区景观绿化的介入,增加了园区的舒适驻留感。
(一)建筑地标化:用共情的元素符号叙事
Landmark: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Establishing Spiritual Connections
建筑语言提炼与叙事
山地、丘陵、半岛、海洋,地理资源以及城市形态,造就了大连山海之城的城市印象。建筑改造的直觉就源于这个城市的地理特征,UUA基于建筑的现有体量,从海浪与风帆的形式中抽象提取设计语言,并加以理性的加工和表达,使得城市精神与建筑印象有了一个充分的契合,构建起建筑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赋予建筑新的视觉想象。
△地标化的建筑形象
△海浪与风帆的意象
此外,通过挖掘原有建筑结构所蕴含的秩序性, UUA构建了一套叠合于旧有秩序之上的新立面模数网格体系。这种新旧之间的派生关系,不仅在建构层面上将新的幕墙系统贴合于旧有结构秩序之上,同时也暗示了建筑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性与命运变迁。
△模数化的幕墙系统
幕墙形式生成
建筑整体由白色冲孔铝板包被,基于模数化立面网格,形成了一系列形态起翘、冲孔率渐变的铝板组团,使人联想到波浪的涌动,亦或层叠的风帆。在起翘铝板的侧端,采用条纹渐变的彩釉玻璃,叠加出更为细腻的层次。在建筑的东南角,两个方向的“浪涌”由此交汇,形成了建筑的制高点与视觉核心。
△东南角制高点
(二)业态复合化:基于复合业态的空间重构
Mixed-use: A Spaci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Multiple Functions
复合业态是园区活力的重要前提,每一种业态适合不同的目标市场,从而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互为导流,获得合力效应。
大连37相文创园融合了传统办公、众创办公、餐饮、阅读、艺术教育、时尚工作室等组合业态,各个业态之间有区隔有联系,空间设计营造出一种开放的通透感,使得自然光可以在各区之间游走,视觉上也更显开阔,亦能观赏室外景观。
△项目业态分布图
△室内空间:众创办公、共享会议室、办公走廊
(三)场所人性化:打造宜人的驻留场所
Humanity: Creating Pleasant Outdoor Spaces
园区内包含南庭院、北庭院和屋顶花园三部分景观,三个分区之间通过户外通廊和室外楼梯互为通连。
△南庭院由建筑群围绕,是整个园区的交通核心
△北庭院位于主楼与护坡坎间的狭长地带,更为私密
△屋顶花园设有运动场与户外休闲烧烤区,北望海港,视野开阔
04细部与材料
Details & Materials
△典型细部墙身节点-1
△典型细部墙身节点-2
△典型细部墙身节点-3